2025年9月16日下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天府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成都西校区隆重举行,绵阳、德阳校区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同步参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李后强,《企业家日报》社长龙良贤,四川省生活美学研究会会长韩毅,读城智库总经理赵文迪等嘉宾出席仪式。学校校长蒲果泉、执行校长黄纯国、副校长苟兴才、中心顾问梁润民、规划研究处处长刘勤博、副处长赵旭以及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出席。仪式由副校长苟兴才主持。

1.擘画新篇,肩负使命共启征程
蒲果泉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天府学院能够举起“天府学”这面旗帜,既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他强调,天府学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高度契合,是一个深邃而广泛的重大课题。学校将以研究中心为突破口,汇聚专家智慧,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期盼各位专家老师们共同努力,将天府学研究中心建设成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庄重的聘书颁发环节,蒲果泉向李后强教授颁发“天府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聘书。李后强教授系统阐述了天府学的学科内涵与发展愿景。他指出,天府学是以四川盆地为研究对象、融合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旨在揭示四川盆地“天人合一”的独特规律。成立研究中心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培育专业人才、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研究中心将秉持“开放、协同、创新、一流”理念,通过学科融合、项目驱动、国际传播、研学渗透、团队建设、资源整合在内的六大核心举措开展建设,重点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力争五年内推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系统性的学术成果,使天府学成为全球地方学研究的重要案例。

2. 凝聚共识,广纳真知汇聚智慧
龙良贤社长认为,天府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肯定了研究中心在传播天府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天府区域作为中国新时代战略腹地,其独特的地理生态、经济成就和社会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天府学的创立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创新,必将成为中国文化的巨大潮流。

韩毅会长提出,天府学是战略发展的学术高地,需要从地方文明范式创新、战略腹地空间治理创新、可持续发展与量子智慧应用三个维度深入推进。他特别强调要加强与天府论坛的协同发展,整合千家大型企业资源,为研究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梁润民教授以“两个人一个群体”为发言主题,回顾了研究中心从构想变为现实的历程,体现了“思想升华与实践落地”的完美结合,并对研究中心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基础充满信心。他勉励研究团队珍惜平台机会,在专家的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借助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独特的研究资源,相信研究中心一定能产出重大成果。

3. 迈向未来,明晰路径笃定前行
黄纯国执行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全体研究人员需深刻领会李后强教授提出的“方法论”指导,以“量子思维”“AI时代概念性思维”突破传统研究局限,把握好研究方向、学会创新方法、借助品牌赋能,结合自身专业开展深入研究,结合自身专业明确具体研究方向,将方法创新转化为学术成果,依托中心平台实现个人与学校科研能力的双重提升。

仪式现场,苟兴才副校长宣读了研究中心组织架构:聘请李后强教授任名誉主任,梁润民教授任中心顾问,苟兴才兼任执行主任,李文波、邓玉林任副主任,刘丽娟、陈雯分别任成都校区研究小组组长、副组长,丁灵芝、陈小宁分别任绵阳、德阳研究小组组长、副组长,江瑶任办公室主任,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与研究体系。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蒲果泉校长和李后强教授共同为“天府学研究中心”揭牌,标志着这一重要的学术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从“天府之国”的古老赞誉,到“天府学院”的现代教育,再到“天府学”的学术建构,天府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四川从“地域经验”向“理论体系”的跨越,既是学校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服务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拓展学科边界、推进“产学研用”融合的重要探索。研究中心将依托我校多学科优势,整合文、理、工、管等资源,为构建天府学理论体系、打造高端智库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地方生态保护、城市治理、文化产业发展等贡献“天府力量”。